随着夏季高温来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容易出来“捣乱”国内十大配资平台排名,代谢的加快、出汗的增多,饮食的改变,特别是高糖水果的摄入,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血糖的稳定。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障碍的疾病,可能影响全身器官,尤其是眼睛,其中以视网膜病变致盲率最高,据不完全统计,15%-20%的眼盲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合肥普瑞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眼底病专科主任沈咏梅提醒,夏季血糖波动可能加重视网膜微血管损伤,患者需从饮食、运动、用药等多方面科学调控,筑牢眼底健康防线。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是眼睛里的“感光底片”,负责接收光线并传递视觉信号给大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成因是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对视网膜微血管造成损伤,导致视网膜的缺血、缺氧,造成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早期查眼底可发现视网膜静脉怒张、轻度迂曲,后极部散在性微血管瘤和小片状出血,甚至出现白色或黄色点状渗出物而影响视力。严重时,可反复产生大量玻璃体积血,与视网膜粘连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最后导致失明,后期有可能还会伴随眼球萎缩。数据显示,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糖网”患者,而每平均3名“糖网”患者中又会有1人面临失明的风险。
视网膜是眼睛里的“感光底片”,负责接收光线并传递视觉信号给大脑。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变最为常见,早期查眼底可发现视网膜静脉怒张、轻度迂曲,后极部散在性微血管瘤和小片状出血,甚至出现白色或黄色点状渗出物而影响视力。晚期和严重病例,可反复发生大量玻璃体积血,最后产生机化条索与视网膜粘连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最后常导致失明,甚至眼球萎缩。
高温天气:血糖控制的 “隐形陷阱”
沈咏梅副院长表示:近期的门诊,经常遇到一些糖尿病患者时常向她抱怨“甜蜜的烦恼”,西瓜能不能吃?天热没胃口,就想喝点粥和果汁。其实水果不是洪水猛兽,水果富含蔗糖、葡萄糖、果糖、富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如果完全不吃,可能营养失衡,关键我们要科学选择+控制总量。比如西瓜虽然清爽解渴,但是它的血糖生成指数很高,升糖速度快,糖尿病的患者必须限量。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 GI)是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水平影响的指标,反映食物在消化后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另外粥和果汁的血糖生成指数也是极高的,这些都是“血糖炸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血管本就脆弱,血糖反复波动会加剧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出血和渗出风险,夏季控糖需兼顾稳定与安全。
饮食调控:构建 “夏季专属” 营养方案
夏季饮食控糖需在常规糖尿病饮食原则基础上灵活调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 “三低一高” 饮食模式(低 GI、低油盐、低糖,高纤维)尤其适合此类患者。在主食选择上,可用燕麦、藜麦、杂豆等替代部分精米白面,每日主食摄入量控制在 250-300 克为宜。夏季新鲜蔬果丰富,建议选择 GI 值低于 55 的品种,如草莓(GI41)、樱桃(GI22)、黄瓜(GI15)等,每日水果总量不超过 200 克,且需在两餐间分次食用。蛋白质摄入需保证优质足量,每日可摄入 150 克左右的鱼虾、瘦肉或豆制品。深海鱼富含的 Omega-3 脂肪酸能减轻视网膜炎症,每周可食用 2-3 次。烹饪方式优先选择蒸、煮、凉拌,避免油炸和红烧,每日食用油控制在 25 克以内。补水方面,建议以白开水、淡茶水或柠檬水为主,每日饮水量保持在 1500-2000 毫升,分次饮用。应避免含糖饮料和酒精,尤其是冰镇饮品可能刺激胃肠道,影响血糖稳定。
运动管理:避开高温时段,选择温和方式
夏季运动需避开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的高温时段,最佳运动时间为早餐后 1 小时或傍晚。运动强度以中低强度为宜,如快走、太极拳、游泳等,每次运动 30 分钟,每周坚持 5 次。沈咏梅院长提醒大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憋气动作,如举重、跳绳、潜水等,以防眼压骤升导致视网膜出血。运动过程中需随身携带糖果和血糖仪,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补充糖分。
并发症防护:多学科协作守护视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夏季除控糖外,还需兼顾血压、血脂的管理。轻度非增殖期患者每 6 个月检查一次眼底,中度以上患者每 3 个月检查一次。夏季紫外线强烈,外出时应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视网膜光损伤。最后沈咏梅副院长呼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管理需要内分泌科、眼科、营养科多学科协作,患者应建立‘控糖即护眼’的意识,最大限度降低眼底病变风险。”
炎炎夏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只要掌握科学的控糖方法,就能平稳度过高温期国内十大配资平台排名,守护清晰视界。记住,每一次血糖的平稳控制,都是对视网膜的有效保护。
倍顺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